文章 > 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
阅读数(0)2019-11-18 12:09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5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秋韵诗情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李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并能背诵默写《山行》。
2. 借助注释,想象古诗画面,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 通过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通过借助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
2.借助注释,想象古诗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
借助注释,想象古诗画面,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诵读经典。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看着这美丽的秋色,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或者古诗 ?(边播放画面边说)
2、老师想到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出示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请大家听老师诵读,请大家自由朗读。指生读。(配乐朗读)
4、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秋天,诗人王维喜欢秋的清幽明净, 诗人张继看到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充满了浓浓愁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首诗的背景图)
5、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句诗。
二、 初读感悟,解读诗题。
1、孩子们,在不同诗人眼中,秋的意境也各不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杜牧走进深秋的山林,感受他眼中的秋。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和作者。
(板书:山行 杜牧)
2、课前大家都预习了古诗,“山行”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在山中行走)
3、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山林美景吸引,他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名诗——《山行》。 请大家响亮地齐读课题和作者。
4、请大家端起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遍。(出示《山行》读诗。)
5、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生朗读)
6、读古诗的时候,要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 请大家在书上标注好停顿符号。
7、 请大家一起端起课本大声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 想象画面
1、看,杜牧仅用二十八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诗人真了不起呀!
2. 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你从中哪些地方看出是深秋?说说你的理由。(霜叶、寒山 枫林晚表示季节)
A:寒山:
(1) 同学们,由“寒”这个字,你能想到那些词?看到寒字,你有什么感觉?
(2)那“寒山”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
(3)本单元我们的训练重点就是理解难懂的词语,看刚才我们联系生活和体会,并借助注释了解“寒山”的意思。(粘贴板书:联系生活 借助注释)
B: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3、孩子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诗人都描绘了深秋的哪些山林景色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诵)
4、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画面,教师根据板书画出简笔画)
5、总结: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四、 朗读升华,体会情感
1、同学们看,在老师画的山林美景中,哪种景物占主要位置?(枫树林)
2、为什么老师要把枫林画在最主要的位置上呢? 你从哪些诗句或者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对枫叶的喜爱?
A、我从“停车”看出诗人对枫叶的喜爱。
看到火红的枫叶,作者的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所以驻足“停车” 欣赏。
B、“坐爱”
(1)“坐”是什么意思?
(2)造字本义是“坐着休息”的意思。在这首诗中,“坐”是什么意思?
(3)停车坐爱枫林晚,原来诗人停车就是因为喜爱枫林美景。一个“爱”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C 、 此时的枫叶有什么特点?(霜叶红于二月花)
(1)“红于”是什么意思 ? 我们换成“红如”行不行?(学生发表意见)
(2)因为“红如”是说枫叶和春花一样红 ;而“红于”是指经霜的枫叶比春花还要红艳,更经得起风霜考验。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枫叶?(学生交流)
(3)谁来读出枫叶的红?
5、 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是深秋时节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红吗?他还从枫叶的身上看到了什么?
(交流)
6、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对枫叶的喜爱!人们都喜欢二月的鲜花,可是杜牧觉得深秋经霜的枫叶更红颜,生命力非常顽强,更经得起考验;人们都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可杜牧觉得秋天依然充满勃勃生机,因为枫叶红的像火,就是一团生命之火,那是火热的生命,是勃勃的生机)
7、资料:杜牧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文采出众,又熟悉兵法,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安的环境,他有志难伸,他文武全才,却没人赏识,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悲观了吗?放弃了吗?消沉了吗?因为他在枫叶的身上了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勃勃的生命。
动荡不安的环境,他有志难伸,但他没有绝望,他看到( ),内心就充满了( )。
他文武全才,无人赏识,但他没有哀叹,他看到( ),内心就充满了 ( )。
他满腹学问,无用武之地,但他没有悲观,他看到( ),内心就充满了( )。
这傲霜的枫叶、这不屈不挠、 坚强的枫叶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多么真挚的情感啊!(板书:情真)
7、而今,当我们看到如火的枫叶时,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杜牧。)
当我们看到枫叶,就会想起,一首诗,那就是——《山行》
当我们再看到枫叶时,就会想起赞美枫叶的一句话,那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此,你对枫叶不再陌生,因为它象征着勃勃的生命。
五、趣味拓展,感悟诗妙。
1、孩子们,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感受诗意,体会诗情,还要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有趣。
2、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很有趣,你们猜,是什么字?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老师来揭晓:这个字就是“晚”字。结合你的理解和本首诗的意境,你认为在这句话中怎样理解晚字?(学生交流)
4、串读:
一个晚字,让我们仿佛看到:
傍晚,在夕阳的映照下, 灿烂的晚霞和火红的枫叶互相辉映,让诗人不禁感叹:停车坐爱枫林晚,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见到这漫山的枫叶,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仍不舍离去,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到晚秋时节,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红,诗人感慨万千,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个“晚“字就让我们感受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4、欣赏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有一座爱晚亭,就是以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来命名的。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到深秋,枫林似火一般的红艳,简直美极了。让我们一边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一边读出对枫林、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吧!(配乐赏枫叶,朗诵古诗)
8、看来,这首诗大家都会背了,那你能默写下来吗?请你把这首诗写在作业纸上,记在你的心里吧。(完成作业单)写完的同学请对照课文检查错误。
六、回归经典,总结拓展。
1、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孩子们,这就是诗人眼中的秋,这就是诗意的秋。
秋是满山的红叶,让人不禁驻足欣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是清幽明净,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是浓浓的离愁,让诗人不由感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布置作业,积累拓展:
孩子们,描写秋天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描写秋天的诗词,有感情地读读,下节课,我们举行一场“秋韵诗词大会”,好吗?
板书:
秋韵诗情
山行 杜牧
景美 情真
课堂作业单
默写《山行》
山行
【 唐】 杜牧
远上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车 枫 林 晚,
红 于 二 月 花。
课堂作业单
默写《山行》
山行
【 唐】 杜牧
远上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车 枫 林 晚,
红 于 二 月 花。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