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教案
四年级科学教案
阅读数(0)2020-11-06 15:53
1、蚂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2、鱼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
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信息资料
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
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各种鱼的大小、形态、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们都叫鱼呢?关于鱼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二.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活动做准备。.
师述: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认真观察鱼的外形、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态等。同学们若对鲫鱼其它外形特点感兴趣也可以进行观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
(2)分小组进行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知道学生认识到鳍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鳍是怎样帮助鱼在水中游泳的。然后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归纳出:鱼的背鳍、胸鳍、腹鳍主要有
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主要有掌握方向和前进的作用。最后指出:鱼在水中靠着鳍和身体的摆动,可以自由地前进和后退。
(4)教师小结,然后出示图片、展示课件或让学生对照水
(5)你能根据鱼的外形特点,对鱼如何怎样呼吸的,大胆做出自己的推测和设想吗?怎样证明自己的推测
三、鱼鳃的作用。
(1)结合课文插图或鱼的挂图,指出鱼鳃的位置。
(2) 分组观察,教师提问:鲫鱼头部的嘴、鳃盖在水中是怎样开或闭,不停地“喝水”的?
(3)各组汇报观察的情况后,教师:指出鱼在水中不停地“喝水”,水从口吞入,经过鳃,从鳃盖排出鳃能吸收水中的氧气。
四.概况 鱼的共同特征。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时,要使学生懂得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鱼其他问题,应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进--步探究的兴趣。
五、师生共同小节本课学习的内容。
提问:说说鱼有什么特征?
3鸟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 能根据实物、图片等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并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哪些小动物属于鸟类。
2、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更加喜爱鸟类等小动物,懂得保护鸟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准确判断哪些动物属于鸟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几种鸟图片(燕子、麻雀、喜鹊、鸽子、布谷鸟、野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看谁的听觉最灵敏。
(播放声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能猜出有哪些鸟吗?
2、(播放鸟的视频)谈话:这些鸟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鸟,说说你对这些鸟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哪些鸟?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咱们大家看到的和提到的都属于鸟类动物。(板书课题)鸟类动物是动物界中一个大家族,那么动物学家们根据什么把这些形态各异的鸟同归一类呢?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鸟有什么共同特征。(补写课题)
【设计意图】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且较为熟悉的小动物,通过猜声音和观看鸟类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
【评析】本环节教师通过声音和视频手段将学生的思维迁移到对鸟类的认识中,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以下的教学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
(1)出示常见几种鸟的图片。(燕子、麻雀、喜鹊、鸽子、布谷鸟、野鸡)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讨论概括出这些鸟的主要特征,填写在记录卡中。咱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概括的最准确、最具代表性。
(2)学生观察讨论,填写记录卡,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这些鸟有哪些显著特征?(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意见,教师记录重点内容)
(4)讨论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
小组讨论:在这些特征中,哪些是鸟类特有的而其它动物没有的共同特征呢?
(如果学生归纳的不是共同特征,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加以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中的几种鸟,对于本地的学生来说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所出示的图片采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北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鸟的图片。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平日里的经验来观察和概括它们的特征。同时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小组内、小组外的相互交流和补充,使概括出的各类鸟的特征更加完善和准确。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很重要,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更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此环节充分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优势,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补充,总结归纳结论,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相互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其愿意与人交流和听取别人的见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组织者的角色。使教学落到了实处。
2、小鸟音乐会(判断哪些动物属于鸟类,重点讨论、家禽、蝙蝠、企鹅,昆虫)
(课件出示各种鸟的动画,同时播放优美的鸟的鸣叫声音)
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鸟类音乐会,许多鸟都前来参加,可是这其中有些不是鸟的小动物想混进去,现在大家当回保安把把关,验明参加者的身份。
【设计意图】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比较好辨别,但是动物世界纷繁复杂,有些特殊的动物对学生来说,在认识上还存在着错误的判断或模糊的认识。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实际应用。能够利用鸟类动物的特征去辨别哪些属于鸟类动物,将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析】此环节将判断哪些动物属于鸟类的问题采用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其中,并通过一些特例引发学生的争论,使知识的形成与掌握更加深入牢固。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地对待问题的意识。
三、拓展延伸
今天,同学们介绍了自己认识的鸟,同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鸟,还了解了鸟类的共同特征。鸟是我们最近的朋友,目前全世界鸟类大约有9000余种,正是有了它们,我们才会体验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美好。那么,你认为鸟类与人类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应该如何与鸟类相处呢?把你的想法写一份好的倡议书或制作一幅宣传画,向全校同学宣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设计意图】鸟是人类的朋友,对农村小学生来说虽然喜欢,但也存在打鸟的现象。本环节让学生自己深切体会到鸟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和保护鸟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教育,并把这种情感付诸于实际行动。
【评析】小学科学不但担负着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培养任务,也要向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从小形成对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与保护。这一环节的设计适时适当,不但说出来,还要用实际行动做出来,学生通过活动不但自己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影响周围的同学。使科学课的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布置作业
研究自己喜欢的关于鸟身体方面的某一特点。(也可与伙伴共同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对鸟类都非常感兴趣,而且有些学生也有过养鸟的经历,让学生自主研究鸟类的其它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同时也为下面的研究鸟喙的教学做铺垫。
【评析】科学课的学习不能只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它应该延伸到课余、家庭等环境中去。这样的作业设计很具有开放性,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板书设计
最近访客